|
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中評智庫基金會研究員林艷出席論壇並發言(中評社 袁曉麥攝) |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記者 秦姝)第十五屆中評青年論壇6月19日上午在香港總部舉行,中評社助理總編輯兼中評智庫基金會研究員林艷出席論壇並發言,重點從歷史的兩岸、文化的兩岸、世界的兩岸、經濟的兩岸、青年的兩岸五個維度闡述了自己的兩岸觀。
林艷首先回顧梳理了自身的經歷,她表示,從一名在台灣交換學習的陸生,到一名從事兩岸新聞報導的時政記者;從參與見證習馬會等兩岸重大歷史性時刻,到撰寫分析兩岸局勢的文章時評;從親身經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黃金時代,到見證當前兩岸敵意螺旋上升、兵凶戰危的危局。這十五年間,兩岸關係在變,她的角色在變,觀察兩岸的角度也在變。這些或感性或理性的點滴經歷,逐漸塑造了她今日的兩岸觀,為她看待百轉千回的兩岸關係,沉澱下一個相對穩定的邏輯基點。具體而言,這一兩岸觀,至少包括以下五個層面:
第一,歷史的兩岸。在林艷看來,歷史的兩岸需要把握三個關鍵點:一是台灣史應該放在中華民族史中去考證。無論是荷據日據、國民黨退台還是其後兩岸關係的演變,真正影響台灣歷史走向的主線是中華民族對外關係和內部分和問題。台灣民主發展史等只是其中的支流,“台獨”史觀更是無稽之談。二是兩岸關係走向應該結合民族興衰去把握。三國時期建立對台管治見證中華文明的勃興,兩次外部勢力犯台體現中華民族的苦難,當前兩岸分治源於民族獨立解放中的陣痛。這一切昭示我們,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生,也必將因民族復興而解決。三是解決台灣問題需要歷史最優解思維。台灣問題是國共兩黨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區區75年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過是滄海一粟,因此對兩岸最終統一既要有歷史信心,也要有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定要站在對民族負責的高度努力尋求最佳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