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馬英九深度參與的“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案,明確界定了國民黨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的內涵。決議稱: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中共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來統一以後,台灣將成為其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我方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
二、民國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之狀態,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乃為客觀之事實,任何謀求統一之主張, 不能忽視此一事實之存在。
三、“中華民國政府”為求民族之發展、國家之富強與人民之福祉,已訂定《國家統一綱領》,積極謀取共識,開展統一步伐;深盼大陸當局,亦能實事求是,以務實的態度捐棄成見,共同合作,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個中國而貢獻智慧與力量。
雖然北京沒有接受《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是以“中華民國”代表整個中國的主張,但卻贊同其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及台灣與大陸均為中國的一部分,以至是追求兩岸統一終極目標的內容。
這項政治主張,後來成為當年(一九九二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在香港進行事務性商談,形成“九二共識”時,海基會對“一個中國”內涵的依據,並將之簡化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海協會雖然不贊同這個提法,但也認為海基會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因而可以說,賴清德的“『兩國』互不隸屬”,是充滿“台獨”思維的“新兩國論”;而以馬英九為代表的國民黨人所認定的“兩岸互不隸屬”,是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下,卻凸顯“兩岸分裂分治”的所謂“現實現狀”。
賴清德的“新兩國論”拋出後,引發海峽兩岸堅守“一中”的各方人士強烈批評,也引致美國的強烈疑慮,認為是賴清德撕毀了對代表美國的羅森伯格作出的承諾,並以“怒炒”孫曉雅進行間接警告。但賴清德卻像闖進瓷器店的瘋牛那樣,繼續喋喋不休地販賣“新兩國論”,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政治危機。
其實,賴清德又何嘗不知道自己所處的險境?因而曾經意圖進行“自我矯正”,並釋放出將會在“黃埔軍校一百週年”慶典上發表“微調”講話的氣球。但似乎是“放不下面子”而沒有兌現。
邱垂正昨日回復“兩岸互不隸屬”之說,似乎是反映了部分民進黨人的焦慮,擔心賴清德的亂闖將會毀掉民進黨長期執政的願景,因而為賴清德“補鍋”,進行“回歸校正”。但卻很可能是仍然將會無法“矯正”賴清德的固執本性,賴清德今後還將繼續宣揚“『兩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一條邪路走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