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保護主義無損“中國製造”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7-20 16:25:25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縱觀特朗普的競選綱領內容,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傾向尤顯突出,貿易保護政策勢必升級。市場擔憂特朗普勝選後,中美脫鈎斷鏈風險加劇。但現實情況是,即便美國對華進口直接依賴度下降,但間接依賴度卻在上升。

  特朗普遭遇槍擊的前兩周,接受美媒採訪時提及了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高度稱讚後者的貿易保護政策效果。“麥金萊是最被低估的總統,他讓國家變得富裕。”但歷史上的威廉.麥金萊於任期內遇刺身亡,懂王言者無心,多少有些晦氣。

  美加征關稅將自毀經濟

  若要論起保護性關稅的思想源頭,大可追溯到美國首任財政部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他主張政府應當通過各種經濟政策來維護和增強本國的經濟利益,也是被後世看做“經濟民族主義”的核心宗旨。

  早在共和黨初選階段,特朗普就開始宣揚自己的“貿易政策2.0”,內容包括:1)面向所有國家徵收的10%“基準關稅”;2)針對中國商品徵收的60%“特別關稅”;3)回應部分國家對美國進口商品的特別稅,特朗普計劃以增值稅形式徵收“懲罰關稅”。

  雖然特朗普堅稱上述貿易政策並不會導致通脹走高,但全面加增關稅無疑會帶來反噬。最終能否成行,仍存很大的不確定性。

  譬如,美國稅收基金會(Tax Foundation)就運用一般均衡模型,圍繞10%“基準關稅”的影響進行估算。其結論是,此舉將使美國經濟規模萎縮0.7%,並減少50.5萬個工作崗位。若其他國家報復性反制,則美國GDP將進一步下降0.4%,再減少32.2萬個工作崗位,相當於向美國居民加征了3000億美元稅收。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自認為對中國貿易的壓制,可能只屬於“假性脫鈎”的範疇。數據顯示,2018年中美貿易戰剛打響時,中國工業品貿易順差為8000億美元,但到了2022年與2023年,該數據翻了一倍接近1.8萬億美元(見配圖)。而1.8萬億的順差規模占全球GDP比重約為2%,相當於二戰後初期美國的工業順差水平。

  對美國以外貿易份額上升

  表面上看,中國占美國進口的比重從2017年的21.9%下滑至2024年5月份的12.7%。進口下滑份額主要流向了東盟、墨西哥、中國台灣、韓國,上述地區成為了本輪產業鏈轉移的直接受益方。中國也被墨西哥、加拿大趕超,“淪落”為美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國。

  深入分析,中國對東盟、北美自貿區(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出口份額也都在上升。2023年1月至9月,中國占墨西哥、加拿大、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進口份額,相比於2017年分別提高了4.8、0.8、9.6、9.6個百分點。

  這也意味著,中美之間的貿易形式發生了轉變,“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依然不改。6月份外貿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順差達308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但在特朗普“貿易政策2.0”的陰影下,中國製造業也須面對兩方面的挑戰。首先,在目前被美國加征關稅的商品中,份額下滑最快的部分來自於勞動密集型商品,如皮革製品、帽類製品、家具等。這種結構性特徵預示出,關稅提升會造成階段性的就業壓力。

  其次,參考日本90年的製造業出海潮,彼時正值全球化與本幣(日圓)升值周期。鑒於目前的美元強勢,中企“走出去”要承擔一定的匯率風險。

網友觀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