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甘肅簡牘博物館展現生生不息中華文脈
http://www.CRNTT.com   2024-07-22 10:48:04


 
  跟隨講解員蹇慧東的腳步,一枚枚簡牘好像通俗有趣的古代小說,記錄著發生在絲路驛站中的故事。

  “八歲,高五尺五寸,名曰音小……”懸泉漢簡中有一部《傳馬名籍》。傳馬是懸泉置的重要配置,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名籍記載馬的名稱、年齡、身高等信息,堪稱馬的“戶口本”。由18枚簡牘組成的《過長羅侯費用簿木簡册》,記錄了公元前61年,長羅侯常惠及隨行人員過懸泉置時的開銷賬單,使團在途經歇住期間食用了酒、牛肉、羊肉、米、豉、醬等,為研究當時人員來往和飲食結構提供了一手考古資料。

  “超過200場次的講解,讓我通過一個個小細節重新認識歷史,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歷史原貌。”蹇慧東說。

  懸泉漢簡中一份關於“吃雞”的記錄,吸引了參觀者李耒田的注意。“最凡雞卌四只……”這份《元康四年雞出入簿》記載了懸泉置內一年入雞、吃雞的消費情況,是懸泉置的一份“葷菜標配”。

  來自四川成都的李耒田剛高考完,甘肅簡牘博物館是他研學旅程的第一站,“走進展廳,油然而生兩個字,厚重。而像古人‘吃雞’這種有趣記錄,讓我感到真實的歷史那麼可感、可親。”

  “甘肅簡牘儘管歷史久遠,很多殘缺不全,但它們作為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活動的真實記錄,呈現了社會原貌,在歷史研究中具有補史、證史、糾史價值。不僅補充了歷史文獻記錄的不足,也印證著傳世文獻所記載的歷史事實。”朱建軍說。

  讓沉睡的簡牘文物“講故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