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今日,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舉行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以下簡稱“國家地震預警工程”)竣工驗收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陰朝民在會上表示,該工程項目已建設15899個觀測站,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預警網。
據瞭解,該工程建成了覆蓋全國的地震預警網絡,在重點預警區首報用時平均僅需7秒,在一般預警區首報用時10至30秒,將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之前為目標用戶爭取數秒至數十秒的預警時間。
“在這段短暫的時間之內,公眾可以採取一些應急避險的措施,重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民生基礎設施可以採取緊急處置措施,以減少或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陰朝民介紹,該工程的全面建成,填補了我國地震預警和烈度速報的業務空白,實現了分鐘級地震速報向秒級地震預警的跨越式發展,總體功能與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此外,工程還開展了服務終端、手機應用、電腦客戶端等發布示範,進行了鐵路、管網、電網、核電、燃氣等行業對接服務,豐富了微信、支付寶等公眾移動應用服務渠道,具備了億級覆蓋、秒級觸達的廣域快速服務能力。
對於應急廣播地震預警信息播發的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傳輸司副司長郝曉斌在回答人民網提問時提到,目前,應急廣播和國家預警工程已經在系統層面實現互聯互通,雙方出台了一系列技術標準和政策法規,對播發的技術和協調機制予以保障。近三年來,累計有2600餘條地震信息在應急廣播平台進行播發,並經由廣播電台、電視台、IPTV、智能電視、鄉村大喇叭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眾播發,形成多渠道、多終端的立體化傳播途徑。
郝曉斌表示,國家廣電總局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地震局的溝通合作,建立健全部級協調工作機制,快速響應地震預警信息的播發需求,通過網絡互聯、渠道互通、設備互認,構建“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安全可靠、綜合覆蓋、精準高效”的應急廣播體系,有效提升應急廣播助力地震預警信息播發的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