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陳楸帆看來,中國科幻作品需要找到與西方科幻的不同之處,比如中國元素、中國情感、中國主題等。“到下一個階段,我們還可以用世界視角講述具有中國內核的科幻故事。”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導演、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郭帆認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導演不僅需要對電影藝術的熱愛、電影技術的把控、電影工業的運用,更需要對世界之需、社會之需、觀眾之需有深刻的體悟和洞察。
“未來10年,我將繼續深耕科幻電影,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彰顯中國文化的科幻電影,繼續走在電影工業化的道路上。”郭帆說。
連接過去與未來,科幻電影發展也與科技進步緊密相關。
潛水艇、衛星通信、移動電話……過去許多科幻文學和電影中的描述已成為現實,而現在的科幻作品正想象著一幅未來的圖景。“科幻與科技創新是一種雙螺旋關係,科幻是想象力,科技是創造力。”科幻作家王晉康說。
從“天眼”觀天到“誇父”逐日,再到嫦娥六號啟航……中國科普作協科幻專業委員會會員姜振宇認為,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帶給科幻作家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兼CEO姬少亭認為,中國科技正高速發展,這讓每個人思考自身和科技之間的關係。科幻作品是最好的載體,讓世界瞭解中國關於國家和世界、過去和未來、宇宙和人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