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瓶頸仍需突破
受訪專家告訴記者,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是3D打印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但是,目前我國3D打印規模化製造穩定性和經濟適用性仍有差距,還需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和產業支撐政策體系。
從技術層面看,李滌塵建議,加快布局3D打印全鏈條協同創新實驗室、中試平台和創新中心,構建以自主技術為主的3D打印生態體系和標準化體系。強化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在國家人才培養計劃中單列3D打印類別,多層次引育3D打印技術創新和產業領軍人才。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3D打印規模以上企業有近200家,但其中多為中小企業,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弱。“要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牽引,做強大型3D打印骨幹企業,扶持中小3D打印企業,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李鋼說。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近年來,歐美已用3D打印整體火箭、發動機等標誌性產品,帶動了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從國內看,要以新型工業化為導向,加快打造3D打印標誌性產品和典型應用場景,推動3D打印進一步應用到汽車、電子信息、工程機械等重點行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李滌塵建議。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擁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隨著相關政策不斷完善,3D打印有望應用於大部分製造領域,更好造福人們的生產生活。
“預計未來3至5年,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將與歐美總體相當,增長率將高於全球8至10個百分點。”李滌塵說,未來,3D打印將全面支撐先進飛機、機器人、器官藥物篩選模型等行業,有望催生萬億元市場規模增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