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蛟龍號”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下潛出水。(圖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8月18日船時13時許(北京時間11時許),深藍色的西太平洋海面上,“蛟龍號”搭載科學家許學偉、潛航員齊海濱和張奕完成航次首潛,這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的第300次下潛。
金黃的海星、長著黑色珊瑚的海綿……這次下潛,“蛟龍號”帶回了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深海“禮物”。
據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首席科學家、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許學偉介紹,今天的下潛在西太平洋海域一座尚未正式命名的海山進行,主要任務是觀察及拍攝海山山坡到山頂的海底生物分布,采集生物、水體、地質樣品和環境參數數據,並全面測試潛水器的各項功能。
船時6時許,深海之旅即將開啟。
作業區天氣晴朗,潛航人員和技術保障團隊各就各位。按照平板電腦上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工程師們對“蛟龍號”各系統的100多個檢查項逐項檢查。一系列準備工作就緒後,工程師劉坤關上了“蛟龍號”的艙蓋。
船時7時,“蛟龍號”準時入海。
“蛟龍號”從“深海一號”船後甲板推出,並被絞車牽引布放至海面,一眨眼的工夫,便隨湧浪漂到遠處。
“現在‘蛟龍號’正在注水,100秒後它就會開始下沉。”順著潛次總指揮傅文韜手指的方向,“蛟龍號”於船時7時18分從水面消失,慢慢沉入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