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據新華社消息,72歲的廣西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村民梁秀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麥秆花籃編織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梁秀群12歲開始跟著鄰居學習花籃編織技藝,心靈手巧的她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全套麥秆花籃編織技藝。1972年,梁秀群被當時的田陽縣外貿局招到外貿站做編織花籃工藝品出口外銷工作,她和同事一起創造了27個麥秆花籃換一台中型拖拉機的佳話。
百色市田陽區巴別鄉三坡村人編織麥秆花籃的習俗歷史悠久,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花籃是用小麥麥秆編織成方、菱、扁、圓等樣式,周邊裝飾著花鳥魚蟲等圖案,有些綉有“福”“壽”“平安”“吉祥”等字符。
後來,隨著麥秆花籃的外貿銷路受阻,梁秀群也從縣外貿局返回村裡,但她對於麥秆花籃編織一直痴心不改。她不斷提升花籃編織技藝,對花籃的外觀和樣式進行創新,還把這項技藝教給鄉鄰,組建了巴別三坡麥秆花籃編織小隊。在她的帶動下,僅三坡村就有30多人從事麥秆花籃編織工作。
為了讓麥秆花籃被更多人接受,梁秀群把麥秆花籃編織課排進了課堂:周一去田陽區第一小學,周四去田陽民族高中,周五去百色學院。“麥秆花籃編織是一項傳統技藝,我會努力讓它一代代傳承下去,並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梁秀群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