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媒體稱,軍工產業已成為韓國政府和軍方拓展對外防務合作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韓國借助防務交流活動,不斷開拓防務外交新渠道。4月,韓國在首爾舉辦“忠武公李舜臣軍工展”,同時承辦了包含40多個國家參與的軍事出口洽談會;10月,韓國即將舉行最大規模的軍備展覽“國際軍工展”,逾百家外國企業計劃參展。
在此基礎上,韓國軍工企業還密集參與在沙特利雅得、阿聯酋阿布扎比、馬來西亞吉隆坡、法國巴黎、波蘭華沙和羅馬尼亞等地舉行的軍工展銷活動。分析人士指出,得到政府支持的韓國軍工企業基本上是以“組團”方式招攬生意,在尹錫悅政府推動下,韓國軍工產業已從內需驅動轉向出口驅動,這為韓國與美國及其盟友的防務合作提供了更多平台和機會。
另一方面,韓國圍繞具體項目和技術與西方國家進行防務合作,試圖深度融入美國的盟友體系。比如,韓華航空航天公司與美國安杜里爾工業公司合作,共同研發陸戰場無人裝備;韓華海洋與英國巴布科克公司簽署協議,聯合研發潛艇等先進水下裝備;韓國LIG Nex1等公司與德國金牛座公司、迪爾防務公司合作,圍繞遠程空對地導彈和新一代戰鬥機系統配置等展開合作,並推進以歐洲市場為中心的聯合營銷;韓國航空宇宙產業等公司與意大利、以色列等國簽訂無人系統合作研發協議。
此外,大韓航空承接了駐韓美軍和駐日美軍F-16戰鬥機的延壽和維修項目。7月,韓國HD現代集團宣布,已與美國海軍簽署一項船舶維護服務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韓國軍工企業希望通過聯合研發和提供技術服務等舉措,不斷拓展海外軍工業務,同時將自己與美國的盟友體系深度綁定,以實現增加經濟收益和擴大政治影響力等多重目的。今年上半年,韓國軍工企業與外國軍工企業在導彈、新一代戰鬥機和無人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有助於提升韓國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的影響力,並推動其民用技術領域的產業發展。
不過,韓國軍工企業仍面臨基礎薄弱,無法真正形成先進技術裝備的創新和突破能力等問題,相關企業不斷推出所謂先進裝備,但往往是“韓國裝配、萬國製造”,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其未來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