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協會(BWA)主席邁克爾·舒曼(Michael Schumann)呼籲在討論全球治理的未來時,應重視經濟外交在塑造一個包容、協作的世界中的核心作用。
歐洲政策中心(EPC)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經濟學家法比安·祖萊格(Fabian Zuleeg)指出,目前存在一個悖論: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多邊主義,但多邊合作卻變得越來越困難。全球秩序正在變得更加混亂和支離破碎,而中國顯然在未來全球秩序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澳大利亞全球基金會秘書長史蒂夫·霍華德(Steve Howard)認為,當前世界正面臨分裂趨勢,然而,面對氣候環境變化等全球威脅,合作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意大利國際政治研究所(ISPI)執行副主席保羅·馬格里(Paolo Magri)呼籲發揮理性主義和相互依存的粘合作用,加強南北對話和合作,並通過世貿組織和G20等國際組織促進多邊主義和全球化。
克羅地亞地緣經濟論壇主席亞斯娜·普萊夫尼克(Jasna Plevnik)呼籲中美通過合作而非衝突來改變世界,並認為中美之間的軍事衝突在未來仍然是不太可能的。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教授杜龍井(Dubravko Radošević)指出,全球經濟和中國正面臨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風險的上升,這使得政策制定者需要做出戰略調整,以應對不確定性。
印度協同基金會總裁托比·西蒙(Tobby Simon)認為中國可以繼續提升可靠、有道德的全球領跑者的形象,並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建立更公平、公正的全球治理願景表示贊同。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教授P.S.斯里尼瓦斯(P. S. Srinivas)表示,他在書中的文章主要聚焦中國在多邊開發銀行中不斷變化的角色上,並涵蓋多邊主義、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等議題。
馬來西亞亞太戰略研究院(KSI)院長楊元慶(Michael Yeoh)對王輝耀理事長和CCG在知識領域的又一創舉和貢獻表示祝賀。他指出,全球秩序正在從以美國為中心轉向由中國、印度等東盟和金磚國家經濟體主導,亞洲國家的經濟合作變得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