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會徽“合抱之手”所揭示的,中非合作論壇將中非團結放在中心位置,踐行“五不”的底線思維,充分尊重非方的主事權精神。論壇部長級會議已經機制化,每三年舉行一屆,輪流在中國和非洲國家舉行。中國和承辦會議的非洲國家擔任共同主席國,共同主持會議並牽頭落實會議成果。據瞭解,在舉辦國的選定、議事日程的確定、重要議題的提出、論壇文件的定稿等各項環節上,中國與非洲國家都是互相切磋、互相尊重的。與中非合作以非方的需求為驅動不同,一些美西方國家在實際集體對話中往往忽略非洲自主意願,引致非洲的不滿與批評。實質獲益所產生的滿足感不能完全替代程序平等所帶來的受尊重感。中非合作論壇的優勢在於其二者兼而有之。
彰顯和提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能力
自2000年以來,中非合作論壇引領了中非友好務實合作的跨越式發展,其所達成的《宣言》《行動計劃》等成果文件也由薄變厚,由淺及深。從戰略定位上看,中非關係達成“新興夥伴關係”“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四級跨越;從合作內容上看,中非共同實施了“十大合作計劃”“八大行動”“九項工程”等,涵蓋政治、經濟、社會、人文以及和平安全等領域。中非合作論壇主要通過四個機制,提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能力。
一是信號傳遞。參會者等級和規模一直是衡量集體對話機制政治號召力的“晴雨表”。全球範圍來看,僅有中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等少數大國能夠邀請到40位以上的非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非合作論壇在2006年、2015年、2018年和2024年四次以峰會形式舉辦。此次北京峰會有51個非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參加,是中國近年來舉辦的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這表明,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非洲依然是中國外交不可動搖的基本盤。
二是頻密交往。中非合作論壇是專屬於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國際機制,為中非政府高層提供直接、高效的溝通平台,可以在無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就重大問題凝聚共識並就重點領域達成合作意向。利用中非合作論壇,中國還可以同特定非洲國家協商解決一些雙邊問題。論壇的輪流舉辦制度也增加了中非“走親戚”的契機,有助於增加實地認知和熱絡感情。在新時代習近平主席五次訪問非洲的經歷中,有一次便是2015年參加約翰內斯堡峰會。對於四次峰會,剛果(布)、吉布提和赤道幾內亞總統等非洲領導人“全勤”,躋身“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行列;而馬里、塞內加爾和乍得總統等首次與會,成為新時代新征程上中非“全家福”的新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