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寒暑,一套構造完整的水利工程體系大功告成。這條運河不僅打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而且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了各族人民的往來。桂林由此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條被後人稱為“靈渠”的人工運河也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跨越2000多年,靈渠依然發揮著灌溉及排洪、生態補水等功能。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胡亞安說:“靈渠巧妙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體現了古代先進的航運技術和水利技術,蘊藏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給後世帶來無限啟迪。”
順應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鍛造了桂林人的智慧品格;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磨礪了桂林人的英勇頑強。
1934年秋,中央紅軍長征過桂北,打響了決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一戰——湘江戰役。數萬紅軍將士浴血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重傷被俘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撕開腹部傷口,絞斷腸子,壯烈犧牲……英勇頑強的紅軍戰士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感天動地。
受紅軍精神感召,桂北群眾有的就地參軍,有的冒著風險給紅軍帶路,有的收斂紅軍烈士遺體,就地安葬……“銘記歷史,發揚紅軍精神和長征精神”的信念,一直深植在桂北人民心間。
心懷信念,以筆為槍、以文聚力,文化的火種也曾在桂林這片熱土燃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