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地區數字經濟政策架構及邏輯轉向
http://www.CRNTT.com   2024-09-19 16:20:27


圖1:台灣科學園區關鍵科技產業專利總量(2010-2021)
圖2:台灣地區數字經濟產業統計
  中評社╱題:台灣地區數字經濟政策架構及邏輯轉向 作者:李應博(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

  【摘要】近年來,台灣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受到國際和島內多種因素影響。近期美國跨國科技公司英偉達總裁黃仁勛訪台并宣稱加強與台灣人工智能產業聯結,助長了民進黨當局在數字經濟政策上“親美脫中”的氣焰。本文在回顧台灣數字經濟發展特徵基礎上,闡釋了台灣地區數字經濟政策框架的四重邏輯;剖析了台灣民進黨當局數字經濟政策的邏輯轉向對島內數字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

  一、引言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驅動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快速轉型。諸多國家和地區對數字技術、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服務、數字社會建設加快戰略布局,以期掌握數字經濟發展主動權。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數字技術的界定,數字技術主要包括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五大技術。數字經濟是應用數字技術、數據資源來生產數字產品,以及將製造服務等相關行業進行數字化升級的一種新的經濟範疇。數字經濟在台灣也被稱為數位經濟。台灣經濟部門將數字經濟定義為將圖片、文字、影像、語音進行數字化後形成產品或服務;包括數字影音應用、電腦動畫、數字游戲、移動服務、數字學習、數字出版典藏、內容軟件、網絡服務和數字藝術等。

  台灣地區的信息製造業和資訊服務業具有發展基礎和產業需求;但是經濟形態呈現出明顯的“紡錘形”結構——中間製造份額大,基礎研發和消費市場兩端市場份額較小。近年來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頻繁實施政治干預,藉機控制台灣經濟命脈和半導體產業。在芯片產業地緣政治化的嚴峻態勢下,台灣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必然受限,台灣當局的數字經濟政策也發生了邏輯轉向。

  二、台灣數字經濟發展整體情況

  台灣數字經濟發端於電子信息製造業和資訊服務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後期,借力世界產業雁陣分工浪潮,台灣在電子零組件製造和資訊服務上逐步建立起集成電路先進製程能力,并進入全球生產網絡和貿易體系。在人工智能等一批前沿新技術催生下,台灣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目標開始瞄向全球價值鏈的知識產權和國際市場高端環節,并向人工智能產業升級。台灣經濟部門數據顯示:2020年台灣地區數字經濟規模初步統計約 4.9 萬億元新台幣(約合 1665 億美元),同比增長4.3%,占GDP 比重約24.7%。①台灣地區數字經濟的硬件製造與應用服務規模比例為7∶3。

  [圖1:台灣科學園區關鍵科技產業專利總量(2010-2021)]

  台灣地區半導體產業一直被認為是台灣“經濟奇跡”的關鍵驅動力。台灣企業生產的半導體產品涉及智慧型手機的處理器、汽車導航芯片、5G網絡高速數據運算效率、物聯網數據儲存、工業自動化醫療機器人等。台灣工研院數據顯示:2020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約1150億美元,占台灣地區GDP的15%以上,僅台積電就占全球市場的50%以上。在台灣科學園區關鍵科技產業專利的布局上,半導體專利近些年來成為台灣的標志性創新產品,總計占比約為全部專利總數的48%。參見圖1。 

  [圖2:台灣地區數字經濟產業統計]

  在台灣,數字經濟服務企業以跨國企業為主,如Facebook、Google、Line在島內應用廣泛,且其外部性、網絡效應和多邊市場特徵較明顯。由於台灣自己的本土企業規模普遍不大,且島內人口總量有限,社會資本融資較窄;因此數字技術人才被鎖定在了生產製造環節,短期向服務領域遷移難度較大,且數字技術應用場景也比較單一。數字要素配置和數字產業都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台灣數字經濟服務企業數量雖有增長,但是產業收益增速緩慢,參見圖2。

  三、台灣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徵

  1.從製造優勢向人工智能方向升級

  整體上看,台灣地區數字經濟偏重於製造環節,如網絡設施、設備和軟件製造。台灣創新經濟發展方案(2017-2025)數據顯示:數字經濟產值占台灣 GDP比重從2008年的17.3%增長到2014年20.5%。這一方案設定到2025年台灣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將達到29.9%。②目前,台灣近65%的公司已投資人工智能。其中,57%的企業采用了支持人工智能的自動光學檢測(AOI)解決方案。台灣“科學技術委員會”建立了AI卓越中心(Taiwan AI CoE),負責制定人工智能應用規則,試圖促進國際人工智能項目合作。台灣當局計劃在亞太地區建立人工智能人才庫并與其他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其中,計劃拓展由台灣當局設立的研究實驗室設計開發的台灣超級計算機。

  2.數字經濟智庫平台繁多

  台灣地區智庫和研究機構在數位技術研發、數字經濟和創意產業上建立了多個轉化孵化平台。如台灣資策會(MIC)近年來相繼設立了數字服務創新研究院(DSI),數字轉型研究所(DTI),智能系統研究所(SSI),網絡安全技術研究所(CSTI)和數字教育學院(DEI)等研究平台。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與法國EURECOM簽署了6G的MOU,在聯合通信和傳感(JCAS)、可重構智能表面(RIS)、人工智能本地網絡和開放式RAN網絡架構等領域開展合作。《台灣產業數位轉型量表》顯示:加強對數位轉型的認知以及對未來投資重點和發展方向需要更加深刻理解的訴求。③該報告指出每一項都可以化為與台灣150萬個資訊服務企業的創新方案,如新商業模式和供給鏈管理。

  3.游戲市場成為數字消費主流

  台灣企業從事創意經濟、動漫設計以及網絡游戲占據數字服務業主導。目前台灣已成為全球第五大手機游戲市場。移動游戲收入規模位列全球第五。台灣地區對多題材、多類型的游戲較具包容性,如二次元、卡牌、SLG(模擬游戲)、MMORPG(大型多人在綫角色扮演游戲),為台灣游戲市場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發展空間。《2016台灣游戲市場白皮書》資料顯示:2015年台灣游戲市場規模為420.39億元新台幣,且2015-2019 年複合增長率為6%。Sensor Tower 發布的台灣手機游戲市場2020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同期內台灣地區手機游戲收入超過5.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0%。App Annie公司報告顯示:2020年移動游戲為台灣整體移動市場貢獻了85%的收入,移動游戲營業收入在全球手機游戲市場中位列第七。亞洲數據調研機構Niko Partners指出:僅在2018年末,台灣單個市場規模即突破13億美金,而2021年這一數字將突破28億美金。大陸游戲在台灣市場也有24%的份額。當前,台灣多款數字游戲產品來自中國大陸和日韓地區,本土游戲較少。以2019年11月台灣地區iOS & Google Play合并下載量App排行榜為例,排名前10款游戲中僅有一款是台灣本土游戲。

  4.數字經濟成為台灣當局“外交”新工具

  近些年來,台灣民進黨當局加緊推動其數字經濟“國際化”,與美國、捷克等一些國家開展數字經濟“外交”。美台通過各種機制平台建立雙邊數字供應鏈。2020年11月,台灣與美國的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聚焦5G及電信安全、供應鏈、投資審查等議題。雙方確定半導體產業為雙方優先合作項目,采用供應鏈安全、透明、聯合審查等方式,加快與大陸脫鈎。2021年台美二十一世紀倡議(TIFA)也首次納入了美台供應鏈安全、數字貿易等主題。台灣當局自2015年開始舉辦數字經濟論壇。在2019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開的5G安全會議提出的“布拉格提案”試圖推動台灣與之構建夥伴聯盟,在AI、信息安全、跨境隱私保護、半導體等方面強化所謂的“供應鏈安全和透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