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大學2023年12月成立當代中國和世界研究中心,參加學術討論會的演講嘉賓合影 李成供圖 |
針對美國學界有人渲染“中國經濟見頂論”,李成反駁,中國經濟遠未見頂,中國正在長遠規劃,強調科技創新,尋找新增長點,如果成功轉型,中國在15年後將更具競爭力。他表示,中美要想實現長期“和平共存”,從中國而言,首先,要換位思考,不要妖魔化美國,而要理解此時此刻美國人的焦慮感。其次,隨著中國產品在世界份額的快速擴大,面向全球南方國家和西方國家中產階級的包容性增長更顯必要。要不斷擴大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利益交匯點,尋求最大公約數。在此過程中,繼續保持中國的開放姿態,極其重要。
以下是中評社記者專訪李成的詳細內容:
中評社記者:李教授,很高興在香港見到您,您回來一年多了,選擇在港大,創辦這麼一個中心。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您在美國38年,會願意捨棄在美國的一切,回到香港從頭再來?這一年多,您覺得自己有什麼收穫,感覺如何?
李成:我離開美國,回到中國來創辦一個新的事業,是我職業生涯當中最重要的決定。畢竟我在美國生活過38年,而且在華盛頓生活了17年,擔任美國最主要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研究中心主任10年。這麼大變動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我正式調到華盛頓智庫的時候,當時華人華裔學者身份在美國是一個正資產,當時美國跟中國有許多對話交流,中美之間的商業往來密不可分。但是17年過去了,華裔身份成了負資產,或者說成了累贅。華盛頓充斥著非理性、非建設性的責難中國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