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爆發新一輪衝突。一年來,衝突持續外溢,各方運用多種新戰法、新技術,如發動無人機襲擊、通過人工智能識別打擊目標等,甚至將傳呼機、對講機等通信設備用作致命性武器,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無人機發揮不對稱優勢
衝突爆發首日,哈馬斯使用小型無人機低空飛行避開以方偵測,摧毀以軍在邊境的瞭望和通信設施,為哈馬斯武裝人員突入以色列創造條件。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孫永生說,無人機在本輪衝突中體現出低成本作戰優勢,一些民用無人機通過掛載簡易投彈裝置即可實現武器化,打擊效果突出。
黎巴嫩真主黨和也門胡塞武裝等同樣頻繁使用無人機襲擾以色列目標。今年6月,黎巴嫩真主黨發布一段無人機拍攝的近10分鐘視頻,圖像顯示以色列重要港口城市海法的居民區和周邊軍事設施,引發以色列社會恐慌,同時暴露出以軍在無人機攔截方面的弱點。今年7月,胡塞武裝一架大型遠程無人機襲擊了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造成1人死亡、10人受傷。以軍稱,該無人機已被識別,但由於“人為失誤”防空系統未能攔截。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雖然在情報、偵察等技術領域具有優勢,但應對無人機襲擾存在短板。攔截無人機所需的高昂成本也成為困擾以色列及其盟友的難題。
今年4月,伊朗為報復該國駐敘利亞大使館遇襲,向以色列境內發射大量無人機和導彈。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以軍用於攔截的總花費高達13.5億美元。美國國防部分管採購與保障的副部長威廉·拉普蘭特今年5月也表示,用一枚價值300萬美元的導彈擊落一架價值5萬美元的單程式無人機,顯然不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