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華僑華人發展脈絡
模擬鄭和下西洋航船木箱的展櫃、將東南亞中藥品牌的廣告紙用亞克力板串聯成五彩斑斕的“廣告墻”、以“雲中誰寄錦書來”為設計靈感懸掛在展廳頂部的僑批段落、還原中藥鋪歷史風貌的場景搭建、一比一復制的東南亞“藥膳”菜肴……
2022年11月,“華蹤醫跡——東南亞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簡稱“華蹤醫跡展”)在僑博館開幕。展覽通過200餘件(套)實物、文字、圖片、視頻展品,回顧了東南亞華僑華人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發展的歷程,講述了東南亞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出海”的不解之緣。此後,僑博館相繼與浙江寧波幫博物館、廣東廣州華僑博物館等相關機構合作舉辦“僑行萬里·一脈岐黃——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簡稱“僑行萬里展”),展覽範疇從東南亞地區拓展豐富到全球多國。
展覽中,一句古巴俗語讓人印象深刻。“連中國醫生都治不好了”,這句俗語用來形容病入膏肓、醫治乏術的境況,它的由來與中醫藥有直接聯繫:1858年,中國醫生詹伯弼來到古巴哈瓦那,他運用傳統草藥知識,結合古巴當地藥用動植物研製中藥,在當地行醫。因為醫術高明、療效顯著,給窮人看病不收費用,他的醫術和品德被古巴人稱讚。這個“中國醫生”的故事,勾勒出華僑華人促進中醫藥海外傳播、中外文化交融的暖心畫面。
從分散展出的中醫藥相關藏品,到系統呈現的中醫藥專題展覽,僑博館通過“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嘗試探索著整合館藏資源、開發專題展覽、系統展現華僑華人發展脈絡的創新策展思路。
華蹤醫跡展執行策劃人趙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華僑華人與中醫藥文化展”不僅集中展出了直接反映中醫藥在海外使用與傳播的見證物,還匯聚了各類中藥商品、廣告紙等中醫藥在海外發展的衍生物,展現了中醫著作等海外中醫藥從業者產生的學術成果,並通過多樣的展覽方式呈現中醫藥相關僑批等體現中醫藥與華僑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