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2日電/據新華社消息,金秋時節,江淮大地一派豐收景象。
打開安徽地圖,大灣村、小崗村、利民村,分別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江淮分水嶺、淮河之濱,經緯不同,禀賦迥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闊步邁向鄉村振興新征程中,這三個遠近聞名受關注的村莊大膽探索、敢闖敢試,不斷有新變化發生,有新故事上演。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對這三個各具代表性的典型村莊來說,如何看待自身發展歷程?想對其他村莊說些什麼?
今年以來,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時期,記者帶著相關話題,多次走進這三個村莊,聽鄉親們講述身邊的發展變化,記錄了一場因地制宜、走向振興的“隔空對話”。
話題一:產業振興的路子怎樣選?
因地制宜,各展其長
“大灣好風景,出門就是嶺。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了頸。”
“金寨山水秀,大灣村換新裝。山高水長千萬裡,迎來百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