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媒體人眼中的與AI“共舞”
http://www.CRNTT.com   2024-10-17 16:31:34


 
  環顧全球媒體,AI的應用確實帶來新聞生產“效”、“質”與“量”的提升。新華社“元卯”元宇宙系統由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驅動,包含數字人、元魔方等多套生產輔助工具;英國廣播公司研發的新聞聚合和內容抽取系統“榨汁機”,利用AI自動抓取全球免費新聞網站內容并分類,為記者提供新聞素材和選題參考;《紐約時報》開發數據分析機器人“Blossomblot”,分析社交平台文章,預測適宜在平台上傳播的信息,幫助打造“爆款”內容;由秘魯安第斯通訊社和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文學系媒體實驗室聯合開發的AI數字人Illariy,使用了當地土著語言進行新聞播報……

  那麼,面對AI給新聞業帶來的“轉型升級”,當越來越多AI主持人、AI播報員等出現,媒體同行是否擔心被AI搶了“飯碗”?

  在南非獨立傳媒集團董事長伊克巴爾·瑟弗看來,AI與媒體內容之間的關系好比建築師與建築物,AI這名“建築師”只能搭建出“建築物”的外部框架,而“建築物”的內部細節則不能只靠AI完成,需要記者去挖掘故事的細節、深度和人性。

  《印度教徒報》總編輯蘇雷什·楠巴斯持同樣觀點。在他看來,生成式AI無法取代人類的創造力,而是通過提供新工具、擴大訪問範圍和解鎖新的內容形式來增強人類的創造力。

  《俄羅斯報》社長帕維爾·涅戈伊察表示,與人相比,AI少了一些“個性”,“很難教會AI擁有每個記者的個人特點,尤其是才華橫溢、個性鮮明記者的個人特點”。

  目前,AI尚無法具備記者所有的深刻的社會人文關懷、專業的深度報道能力和複雜的情感理解。AI應“取代”瑣碎重複性的工作,從而讓記者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更富創造性和調研深度的報道。比如很多體育賽事播報、金融市場動態已由AI寫稿機器人編發。

  事實上,AI與新聞業務流程的深度融合正在創造新的崗位,如“AI新聞產品負責人”“提示工程師”“事實核查員”“AI音視頻編輯”“AI模型檢測調優工程師”“前瞻技術研究員”等。

  AI對媒介生態的影響正不斷發展,對於記者編輯來說,與其擔心被AI替換掉,不如及早“下場共舞”,敞開胸懷擁抱新技術,創造新聞報道形態的更多新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