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穩樓市政策措施須具優化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4-10-23 12:02:32


 
  中國樓市的需求方是分散並自由流動的城市居民,具有高度市場化的特點,但關鍵要素的土地供應由地方政府作為單一主體來實施,具有很強的計劃性。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在需求快速擴張時,供應不能及時充分響應,從而放大了地價和房價的上升壓力。更大的問題是,對於人口大量集聚的城市政府而言,縮減土地供應可以帶來更高的土地收益,這是壟斷經濟的一個自然特點,但無疑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壓力。

  數據上看,一些大型城市的年度供地持續低於計劃目標,原因似乎並非廣泛的土地流拍,而是較少的土地供應足以實現年度的土地收入目標。

  2016年至2021年期間全國範圍的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許多分析將此與棚改貨幣化聯繫起來,這也許是有道理的。但筆者曾經將中國的部分三四線城市分解為兩個組別,一個是實施了棚改貨幣化的城市組,另一個是沒有實施棚改貨幣化的城市組。結果發現,前者的房價表現並不顯著強於後者,這為棚改貨幣化的解釋打上了問號。

  土地資源集中管理

  從廣泛的數據看,筆者更傾向於認為,棚改貨幣化是一個內生的去存貨政策:即存貨壓力更大的城市更傾向於進行棚改貨幣化。對於存貨較少的城市而言,一方面房價更容易上漲,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進行棚改貨幣化的意願也不很強烈。如此,房價與棚改之間的關係並非一目了然。

  也許很少人注意到,在這段棚改貨幣化階段,在人口流入和城市化規模繼續擴大的同時,中國大量城市的土地供應經歷了普遍和持續的收縮,這與同期廣泛的房價上漲之間的聯繫無疑是耐人尋味的。

  更進一步看,中國的土地供應由地方政府主導,是高度碎片化的,而勞動力市場越來越統一,人口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土地市場的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

  在守住耕地紅線的約束下,全國的供地指標以計劃的形式下達給地方,儘管在人口集中流入的城市,土地的單位經濟效益顯著更大,但這些地區卻無法從落後地區騰挪和獲得供地的配額。這顯然會加劇發達地區的房價上漲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