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山東各地發展農村“幸福院+N”模式,整合力量、鏈接資源,提供助餐、問診、護理等豐富的養老服務。面向居家養老人員、特困老人,一些地方將幸福院委托給專業服務機構運營管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助潔、助餐、助醫、助急、助浴等服務送至老人家中。各地幸福院服務呈現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趨勢。
服務可持續——
多元籌資、多方參與
2021年,五蓮縣紅泥崖村幸福院開始運營,可沒過多久,村黨支部書記張守英就犯了愁:“吃飯的老人有80多名,如果肉和菜都靠購買,每個月除了政府補貼還至少得花費4000元。”
想把幸福院持續辦下去,資金保障是關鍵。在山東,有的農村幸福院委托給大型機構運營後,機構可以通過社會化服務、政府補貼等方式實現盈利;像紅泥崖村這類靠村集體自己運營的怎麼辦?
山東挖掘利用各方資源,探索“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元籌資模式。對符合相關條件的農村幸福院,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在集體經濟較好的地方,由村集體出資維持日常運營管理;在縣鄉財政不富裕、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的地方,通過慈善組織、愛心企業等渠道籌集資金,同時鼓勵創新探索低成本運營措施。
紅泥崖村就嘗試了“小菜園”工程。張守英注意到,村裡幸福院後面有一片閑置用地,“能不能把這塊地改成小菜園,村裡出種、出苗,產出的蔬菜專供幸福院?”於是,她領著大夥用摻了肥料的土把這塊地墊了起來,組織會種菜、愛種菜的老年人和本村黨員一起種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