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國際戰略格局的演變態勢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5-01-05 00:13:47


 
  台灣作為美國遏華的最後一張“王牌”,在美國的煽動下,甘作棋子,被美國任意擺布,積極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充當挑釁大陸的急先鋒,大力鼓吹“反共抗中”,在政治上“依美謀獨”,軍事上“以武謀獨”,經濟上“脫鈎斷鏈”,美台勾連日益密切,不斷觸碰“台獨”高壓線,踩踏中國大陸的“紅線”,使兩岸關係陷入緊張狀態,兩岸軍事衝突的風險和變數不斷增加。

  美國在抓緊打“台灣牌”的同時,在西太平洋構建了三個“島鏈”圍堵中國,建立所謂的“印太戰略框架”,將原為“亞洲版北約”升級為政治上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在經濟上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面對美國的挑戰,中國依然保持堅定的戰略定力,遵循既定的戰略步驟,採取“東穩西進”的策略:一方面,努力向東、向南突破重圍,化解美國印太戰略格局的封堵;另一方面,大力向西、向西南、向北穩步推進,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建設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陸路快速運輸通道,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重回“世界島”上。

  傳統的地緣政治學將歐、亞、非三大洲稱作“世界島”。根據陸權理論,誰掌握了陸地權力,誰就能掌控世界。其代表人物麥金德的“心臟地帶學說”認為,隨著陸上交通工具的發展,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即東歐成為最重要的戰略地區。誰控制了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的命運。但是,美國地緣學家尼古拉斯針鋒相對地提出了“邊緣地帶學說”:由於邊緣地帶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都超越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邊緣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的命運,因為邊緣地帶大都是面向大洋的弧形地帶,在海權時代來臨時,更能發揮其臨海的區位優勢。

  而根據海權理論,一個國家若要成為強國或有影響力的大國,必須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動的能力。其代表人物馬漢認為,海上力量對於國家的繁榮和安全至關重要,因為海洋航線、商船和港口帶來了大量的商業利益,因此需要打造強大的艦隊確保制海權;同時,海洋可保護國家安全,免於本土交戰,因而擁有強大海軍比陸軍更重要。

  無論陸權還是海權,都有其發展規律,並此消彼長。在16世紀以前的舊陸權時代,貨物貿易主要通過畜力運輸來完成,在高原和平原地帶依賴馬、驢、騾等,在荒漠地帶則依賴駱駝。由於畜力運輸生產力低下,一般衹能運載小宗貨物和普通的生活資料,無法運載大宗貨物,從而局限了世界貿易的大規模擴張。隨著海權時代的來臨,世界貨物貿易開始通過海上運輸來完成,使用大型專用運輸船舶。海運的優勢首先在於其通達性,通過海洋直達所有沿海口岸,避開了陸路高山和河流阻隔的障礙;其次是其通用性,可運載各類貨物,尤其是大宗的笨重貨物;其三是經濟性,運輸成本相對低廉,因主要依賴船舶和港口,從而極大地節省了線路維護的費用。但海運也有明顯劣勢,主要在於運輸周期過長,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於商品運達速度要快的需求。使用飛機進行空運便應運而生,其非常快捷,但劣勢是,空運運量小、運輸成本較高,不適合運載大宗的、價值低的產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