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產業:突出特色“各展所長”,增強自身“造血”能力
西部12省區市南北距離超3000公裡,跨越5個氣候帶,擁有雄奇險峻的山峰、綿延千裡的荒原、蒼茫遼闊的林海草原等,地貌複雜多樣。
“與平原地區不同,西部的資源禀賦差異巨大、特點鮮明,產業具有很強的根植性,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可以‘各展所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長肖禮軍說。
西部地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守護百姓的“果籃子”“糖罐子”“糧袋子”:
廣西食糖產量連續33年全國第一、水果產量連續6年全國奪冠;新疆去年實現糧食總產和播種面積增量全國第一,與東北、中部地區等“糧倉”共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千裡河西走廊正打造全國最大的蔬菜和花卉外繁制種基地,構成我國種子“南繁北育”格局……
不同於以往強調“輸血”,當下西部部署謀劃高質量發展,更強調自身“造血”,尤其是深度挖掘新興產業發展潛力。
以鋰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在西部悄然崛起。
“萬裡長江第一城”四川宜賓,曾飽受“化工圍江、污染繞城”之苦。近年來,當地一手抓減排治污,一手抓產業再造,依托豐富的水電資源和水運優勢,深耕動力電池、晶矽光伏、儲能等產業。去年,當地動力電池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元。
抓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重慶布局謀篇,建成完善的汽車產業鏈,三大新能源汽車品牌——問界、深藍、阿維塔進入全國新勢力車企排行榜前列。2023年,重慶生產新能源汽車50多萬輛,汽車總產量居全國第二。
從四川到重慶,一條聚集在長江上游的綠色新能源產業帶,成為西部求新求變的縮影。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這背後,西部貢獻不可小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