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務處負責人介紹,醫院內科和外科各為獨立組,組內樓層相近的科室可以共享床位。以胸外科為例,現有47張床位,有了“共享病床”,收治能力相當於近70張床位,增長約50%。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湖南省兒童醫院通過床位統籌,將患者收到其他內科病房;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患者由原先平均等候7至8天入院降為3至4天;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在2024年改善醫療服務工作方案中提出,以市屬三級醫院為重點,啟動試點“全院一張床”管理……
沒增加病床、沒增加醫護人員,從共享里“多”出的收治床位,可以讓患者盡早住院。
——“共享病床”是否就是“床位調配”?
最大程度“盤活”有限的床位,不少試點醫院成立專門的管理中心統籌患者收治,通過信息化系統,及時跨科調配病床。
為簡化患者辦理入院、出院手續,減少院內奔波,有的醫院還大力推行床旁自助結算工作。患者無需再到服務大廳窗口排隊等候,床位閑置的時長也進一步縮短。
“這是一項‘以患者為中心’的系統工程,體現了醫院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中日友好醫院黨委書記宋樹立說,“共享病床”涉及醫務、護理、財務、信息、後勤等多部門的深度協作,是對醫療服務流程的重塑和優化。
——如何確保療效“不打折”?
為方便跨科住院病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實行首診醫生負責制,從查房、查體到寫病歷、開醫囑,均由首診醫生負責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