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李先生與兒子一起製作的物理模型,桌面上則是元素周期表,顯示他對兒子教育的重視。香港文匯報 |
除了個人的事業發展外,在內地任職大學教授的李先生申請來港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為孩子尋求優質的教育,但根據現行的優才計劃,若主申人的簽證/註無法續簽,其在港子女也無法逗留,學業也受影響。“我的小孩本來考上了內地本省一家特別有名的中學,但讀了一段時間之後,很不適應學校嚴格的教育模式。我也希望他能有一個相對快樂寬鬆的環境,香港正好可以提供,就安排他過來讀書,沒想到反而因為我的續簽問題,可能耽誤了他。”
由於辦理轉學手續及等候香港入學排期需時,李先生16歲的兒子今年只能在港就讀中三,比同級生年紀稍長,不諳廣東話,又是插班生,經過一番努力才融入現在的班級。“我經常鼓勵他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要多和香港本地的小朋友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現在他適應得還算可以。”李先生說。
倘重回內地升學 學習效果難銜接
然而,好不容易熟悉環境後,由於父親沒有如期找到工作,能否續簽亦存在變數,連帶兒子的學業也受影響,隨時要隨父返回內地學校升學。在內地和香港兩套不同的考試系統之間反覆跳躍,不僅學習效果難以銜接,對學生心理難免也會產生影響。
“我兒子最近和我說,他感覺壓力很大,因為爸爸找不到工作。我告訴他,這是我們大人的事情,他不用想那麼多,哪怕真的回去了,也是一段成長經歷。”李先生說,早年在北美做訪問學者時,兒子曾在當地上學,回國後也經過了適應期,這次恐怕要再來一次。
對香港的教學質素,本身是大學教授的李先生還是給出了客觀的讚許。他平時會輔導兒子功課,父子倆還會一起製作物理模型,兩人均認為香港中學教材講解詳細,注重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穿插很多生活應用場景,而不僅是以“做題”為主。他相信兒子這一年多的學習是有所收穫,更希望兒子在港開闊視野,心理上更強韌、堅實。
盼增支援助融港 添求職指引
李先生來港前曾在加拿大生活過,發現當地政府會為新來家庭提供各類支援,以加速融入社會,認為這方面值得香港借鑑。他透露,曾到特區政府資助的機構報名學粵語,機構卻要求集齊上堂人數才開班,“去年報名說等人凑滿才能開,到現在也沒有消息。”李先生建議特區政府為新來港人才提供配套的適應措施,讓他們融進香港社會中,建立強大的人脈網絡,才有利事業發展。
求職除了講求實力,掌握最新職場資訊也十分重要。李先生初來香港時人生路不熟,完全不知到哪兒找工作,“申請成功後我又問了入境處有沒有就業相關的指引,入境處說需要自行找就業中心,他們僅負責簽證(註)事務。”
之後,他在網上搜索找到勞工處就業中心,職員著他自行在壁報上的招聘廣告找合適工作,“那些牆上貼著的都以藍領工作為主,跟我的背景還是有些差距的。”
他坦言,參與不少招聘會,當中部分更是為高才通人士而設的招聘會,但大部分職位都是金融相關,跟他環境技術服務類專業領域相關的職位少之又少,原因是香港的環保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較少需要高端環保技術人才。
關注人才計劃的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為,政府需要定期檢視計劃續簽條件、人才清單等計劃細節,不斷優化,“人才清單一定是動態審視的,因應行業需求、規劃等發生變化。”
議員倡定期優化人才清單
在續簽的問題上,特區政府近期公布了高才通計劃續簽的幾個條件,有好有不好,例如跨國公司的高管人才若在港繳稅,就有機會續簽,這是放寬的地方,但也有以合約制受僱的申請人,可能續簽一次只獲得幾個月的延長,就要再次申請。“重復申請不僅會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申請人也不易作出生活安排。”尚海龍希望明年3月後,首批高才通續簽大致完成,政府可根據續簽比例、申請人集中反饋的問題等,作出綜合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