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京郵電大學外,北京師範大學也在積極探索5G與教育融合的新場景。該校的“5G+智慧育人綜合應用試點項目”同樣入選了“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的全國典型項目及驗收通過項目名單。以此為依托,北京師範大學由校內信息網絡中心牽頭,教育學部、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體育與運動學院、人工智能學院、地理科學學部、心理學部等多個部門共同推進5G切片技術和專業學科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隨著5G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其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各高校打造的“5G+智慧教育”應用項目充分展示出5G在提升教育質量、優化教學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巨大潛力。這些案例不僅為其他高校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也進一步推動了5G在高等教育領域的深入應用和發展。
發揮三大關鍵作用
童莉莉認為,在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5G+智慧教育”發揮著作為數字技術基座、升級探索融合性場景應用和推動教育科技自立自強三大關鍵作用。
“5G的輕量化發展趨勢提升了其作為數字教育技術基座的可接受度。前述《方案》提出,將加速5G以泛在連接特性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各類數字技術融合創新,使5G在教育等多個領域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我國輕量化5G已接近於規模商用,模組成本將降至百元以內。在普及度方面,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開通5G基站超410萬個,實現鄉鄉通,支持定制化網絡、數據本地化和管理自主化等需求。”童莉莉表示。
從校園和區域等教育領域的需求方來看,童莉莉認為,各地各校的發展情況存在顯著差異,無需“齊步走”。在4G足以應對的場景中,可以繼續使用4G,或與5G並行使用,這都是切實可行的選擇。教育部自2019年起遴選了18個智慧教育示範區,中央網信辦自2021年設立了19個教育特色型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區。這些數字技術基礎良好、場景需求豐富的區域,可以先行探索加快5G應用普及,賦能教育普惠。例如,一校多區共享課堂建設、多機構協同教研/科研、平安校園危險事件快速傳輸處置、常態化在綫巡課、區域教育治理中的校情/輿情實時預警響應平台等,都是5G正在升級應用的場景。
從科技自立自強的角度來看,盡管我國信息科學領域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但該領域全球競爭激烈。5G作為承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科學領域重要技術之一,應在貫徹實用性、易用性的基礎上,持續加快研發和應用價值轉化,保持領先態勢。
教育領域基層教學管理人員專業背景多元,童莉莉建議,應加強複合型人才培訓和動態駐點監測輔導,激發“5G+智慧教育”價值,並推動其規模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