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華僑博物院 見證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
http://www.CRNTT.com   2024-12-13 13:22:18


 
  “成為社會教育的大課堂”

  陳嘉庚先生的孫輩後人,陳六使、陳文確、曾江水、唐裕等新加坡僑領的後人,20多年專注收集僑史文物的新加坡華人陳來華……華僑博物院的僑界“朋友圈”既聯絡著許多老朋友,也一直在結交新朋友。

  陳嘉庚先生長孫、新加坡華人陳立人已經習慣了每次到廈門,都到華僑博物院走一走。“這麼多年,我幫忙運到華僑博物院的資料和藏品差不多有10個集裝箱嘍。”陳立人笑著說,“1961年,我的父親到北京看望祖父時,就帶了一些新加坡華僑華人相關的老物件回國,捐贈給華僑博物院。這些年來,我們家族的親人捐贈了家中的許多藏品,我也動員許多朋友將父輩有文化價值的東西捐給博物院,還協助新加坡僑界與博物院聯絡、運輸藏品。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把父輩的東西捐給祖(籍)國的博物院,是一種懷念父輩的方式,也能把住在國華僑華人的文化風貌展示給祖(籍)國的同胞。”

  “不管是捐贈文物資料的整理、家族資料的核對,華僑博物院的大小事情,只要他能幫忙,總是盡心盡力。”鐘志誠回憶與陳立人的來往,“之前,在楊鬆鶴的幫助下,新加坡福建會館捐贈了一批天福宮珍貴文物,裝了整整幾車,先是存放在立人先生的家裡,再由立人先生聯繫船運送到華僑博物院。之後很多天,他的家裡依然散發著天福宮供桌的香火味。”

  林翠茹介紹,華僑博物院的大部分文物,由海外華僑華人和歸僑主動捐贈,有零散贈送的,有將自己長期收集的或者僑團保存的文物集齊一整個集裝箱運來的,也有博物院到外地或者僑鄉征集的。有時一次征集到上千件文物,有時一件文物的征集就耗費一年的時間。“華僑博物院的每一件館藏文物都來之不易。”

  如今,華僑博物院致力於讓珍藏文物煥發更強的生命力。策劃“存史啟智——陳嘉庚社會教育理念與華僑博物院”專題展覽,與北京、雲南、廣西等多地博物館聯合辦展,與廈門市中小學聯合舉辦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奔赴基層鄉村開展科普講堂、手工製作、科普巡展活動,培養廈門外國語學校等中學學生擔任外語講解員……華僑博物院的“朋友圈”正從僑界拓展到更廣闊的公眾中。

  “華僑博物院的辦院宗旨是幫助國內人民對華僑、僑居地人民的風土人情有更好的瞭解,促進我國與華僑、僑居國的文化交流。我們也在不斷創新社會教育模式,將博物館教育與社會教育無縫銜接,讓博物館成為社會教育的大課堂。”鐘志誠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