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是導致糧食損耗的重要原因。2024年春播之時,海倫市低溫多雨,出現部分地塊種子不發芽情況,不及時補種可能面臨“無苗之地”。黑龍江省緊急啟動成熟期相對較短的應急救災用種,及時向當地調撥,滿足了補種、改種需要。
夏管之際,黑龍江多地出現洪澇災害。全省發揮水利工程蓄洪調峰作用,89座大中型水庫累計攔蓄洪水22.3億立方米,減淹耕地85.35萬畝。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實施“一噴多促”等補救措施和技術,最大化減少因災損失。
“今年種了4萬多畝玉米和大豆,發生農田內澇後,我們及時搶排田間積水,噴施葉面肥、生長調節劑等促進作物生長。”勃利縣恒山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單慶東說,精細化田間管理保住了大部分產量。
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在黑龍江省植檢植保站內,站長宋顯東和病蟲測報首席專家王春榮通過全省智慧植保服務管理平台回顧今年作物病蟲害情況。
“我們用14年時間發展了一批村級植保員,他們就是田間‘偵察兵’,及時發現潛在的病蟲害,便於‘治未病’。”宋顯東說。
近年來,黑龍江省農作物病蟲疫情在線監測防控體系日臻完備,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點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監測點和村級植保員總數已達1萬個,實現“一村一點”全覆蓋,有效提升重大病蟲害早期發現和應急防控能力。
隨著農業標準化程度逐步提升,以及一系列防災減災措施實施,黑龍江省不斷打贏“龍口奪糧”“蟲口奪糧”硬仗,有力支撐糧食生產多年來保持高位。
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旱情、遭遇歷史罕見洪澇災害、出現低溫多雨寡照天氣……專家表示,在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黑龍江省糧食總產連續15年居全國第一,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