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構預測,2026年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有望突破200億元。到2035年,這一數字或將增長到3000億元,龐大的賽道蘊藏了無數可能性。抓住技術革新的機遇,不僅要靠機器人產業自身的升級,更需要把圈子做大,通過軟件、能源、汽車等多領域的多點開花,合力突破關鍵技術,構建豐富的應用場景。
創新也講究接續,新舊動能轉換需要跑好“接力賽”。
以人形機器人為例,產業的發展不僅開辟新賽道,也將有利於讓我國在電子、裝備、新能源等領域的優勢得到鞏固和延續,在發展未來產業的過程中進一步做強既有的優勢產業,增強產業體系的競爭力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發展未來產業,贏得產業未來。這是新質生產力帶來的重要啟示。
汽車企業駛入“人形機器人”賽道;量子產業吸引算力、通信等企業入局;合成生物領域不僅包括生物醫藥企業,也成為很多紡織企業、材料企業錨定的方向……未來產業培育壯大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解鎖”新的玩法,越來越多的產業打開新的格局。
通往未來之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鋪展。不斷突破行業壁壘,持續加強跨界碰撞,讓各領域創新主體更深入地融合,將會形成更多向“新”求“質”的發展動能,激發產業進階、經濟增長的更強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