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網評:休閑經濟的意義不僅是讓人“慢”下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劉曉曈
近年來,休閑經濟在我國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從城市的繁華商圈到鄉村的靜謐角落,各類休閑業態如雨後春笋般湧現。在這股浪潮之中,年輕人無疑是最為活躍的群體。無論是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的網紅打卡地,還是周末人頭攢動的音樂節、藝術展,以及新興的露營、飛盤、劇本殺等休閑活動,年輕人的身影隨處可見。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休閑模式,而是憑借著對新事物的敏銳嗅覺和勇於嘗試的精神,不斷探索、創造著屬於自己的休閑方式,為休閑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休閑經濟不僅是表面的消費現象,也激發著年輕人的創造活力。如何讓休閑經濟這片沃土培育出更多年輕人的創造力之花,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首先,休閑場景可謂年輕人創意的“孵化搖籃”。休閑經濟涵蓋的新興業態五花八門,為年輕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如同創意的“靈感觸發器”。以“轟趴”為例,它打破了傳統聚會的沉悶,集餐飲、娛樂、住宿於一體,年輕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定制派對主題,無論是動漫風、復古風還是電競風,都能輕鬆實現。在專屬空間里,他們盡情釋放個性,從場地布置到活動策劃,每一個環節都激發著創造力。圍爐煮茶同樣具有魅力,它不只是簡單的喝茶,而是融合了社交、文化與審美。在裊裊茶香中,年輕人圍坐一起,分享生活感悟、探討興趣愛好。茶葉的選擇、茶具的搭配、茶點的準備,都成為他們發揮創意的小天地。
休閑時光中的社交互動,是年輕人創意滋生的肥沃土壤。當年輕人走出家門,與朋友相聚於各類休閑場所,思想的碰撞便悄然發生。在一場戶外音樂節上,不同背景、不同專業的年輕人因對音樂的熱愛匯聚一堂。他們交流著對音樂風格的見解,分享著各自的人生故事,從音樂創作技巧到舞台表演形式,從文化潮流到社會現象,無所不談。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提出的“符號互動論”指出,個體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來理解和定義自我與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新的觀念、想法得以產生。年輕人在休閑社交中,不斷接收來自同伴的不同觀點、經驗,如同在腦海中搭建起一座創意的“素材庫”,隨時可以從中提取元素進行組合和加工,孕育出全新的創意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