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年來,新加坡航天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以太空經濟為核心的新業態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境內已有60多家航天企業和2000多名業內專家,航天產業規模過去10年內擴大70%。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部長王瑞傑表示,全球太空產業市場規模正迅速擴大,在此背景下,新加坡航天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新加坡政府不斷加大對航天產業支持力度。2016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與科技研究局共同設立航天技術與發展辦事處,大力推動本土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強航天技術研發力度。2020年起,新加坡又出台新的規定,為私營企業參與衛星發射、地面站運營和其他相關活動提供政策支持。
新加坡政府近日宣布,計劃投入1.1億美元以支持私營企業參與航天研發,目的是構築更加完善的航天生態系統,吸引世界各地的科學、技術、工學、數學等領域人才。同時,太空科技與產業辦公室推出航天實習項目,未來兩年將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實習崗位,安排他們在航天企業實習,深入瞭解行業新興技術與發展趨勢。
為深度開發和利用航天技術,新加坡不斷深化國際合作。2023年4月,新加坡正式加入太空研究委員會,促進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及科技研究局等本土高校與研究機構同其他國家合作,推動更多太空科普和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商業航天領域,新加坡創值科技公司與美國私營航空航天公司Vast合作,為計劃今年發射的商業空間站“港灣1號”提供關鍵通信設備——衛星間鏈路數據傳輸系統,實現近地軌道衛星之間的實時通信和數據傳輸。新加坡還與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加強衛星數據合作,運用於緊急通信、災害監測和氣候預測等。
隨著航天產業的發展,新加坡加速打造以太空經濟為核心的新增長點。多家本土企業利用量子技術、半導體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新一代衛星設備,推動航天與太空產業創新發展。新加坡部署多顆赤道衛星,利用人工智能對海量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為全球氣象、海洋等科研活動提供有力支持。新加坡還研發了人工智能驅動的太空垃圾監測系統,通過對衛星觀測數據的分析,準確識別和跟蹤太空垃圾,為後續清理提供數據支撐。新加坡太空科技與產業辦公室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喬納森·韓表示,太空產業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新加坡希望在電子工學、精密工學和信息通信等研究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