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華僑青年鄭雅欣專程飛到巴黎參加這次博覽會。活動期間,她熱心地在社交網絡上頻頻發帖,吸引更多歐洲朋友前來觀展。
“我從小在西班牙長大,和現場觀眾溝通時我說英文,和華人溝通主要用中文,但是我沒有想到,西班牙語也能派上用場。”鄭雅欣興奮地分享她在博覽會上做志願者的經歷,“在寫福字的體驗區,我遇見一對夫婦帶著兒子,他們說著西班牙語,問我什麼是‘福’。我和他們聊起來,發現他們來自厄瓜多爾,在法國旅遊的途中碰巧遇到這次展覽。”鄭雅欣非常詳細地給他們介紹了福字在中華文化中代表的祝福含義,教他們一筆一畫地寫福字,和他們合影留念,也因為語言的親近和他們熱聊起來。
“他們對中國書法非常感興趣,連續兩天來展覽現場體驗,寫了好幾張福字,有一張掛在展覽現場的展示墻上,一張自己帶回家收藏。”鄭雅欣說,“這大概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它能夠跨越語言障礙,將不同地域的人們緊密連接在一起。”
傳承中華文化的新生力量
博覽會上,僑界新生代不僅成為中法文化交流的橋梁,也通過參與活動夯實著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現場有人講解中國傳統婚俗、漢服、武術、中醫等我們日常生活不經常接觸的中華文化知識。我每年都會回到中國探親,也在展覽中加深了對祖籍國文化的瞭解和熱愛。”陳琢說,更讓她驚喜的是,她在現場交到不少新朋友。“現場的志願者很多是和我同齡的華裔青年,大家因為參加這次博覽會認識彼此。相信我們之後也能一起玩,成為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