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據人民網報導,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既關乎兩國人民,也關乎人類前途命運。近半個世紀以來,中美關係雖歷經風雨,但總體向前發展,不僅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福祉,也促進了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歷史證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當前,兩國關係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美國戰略界、工商界等人士表示,美中應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溝通,拓展合作,管控分歧,推動雙邊關係朝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共同造福兩國人民,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美中應以史為鑒,以更有智慧的方式處理雙邊關係”
戰略認知是中美關係中根本的、管總的問題。中美關係的發展歷程表明,如果兩國做夥伴,求同存異,中美關係就能夠取得長足發展。如果把對方當對手,惡性競爭,中美關係就會遭遇波折甚至倒退。
“美中應以史為鑒,以更有智慧的方式處理雙邊關係,打造穩定基礎,消解對抗態勢,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中應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找到正確相處之道對兩國和世界都很重要。”他進一步解釋說,他之所以提出“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就是為了警示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衝突風險。縱觀歷史,兩者之間的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在其新著《軟實力與中美競合》中表示,不能用“新冷戰”來界定美中關係。他認為,美中之間存在競爭與合作,但不構成“生存威脅”,兩國在經濟、社會、生態上都相互依存,全面脫鈎是不可能的。美中應管理好雙邊關係,把握好競爭與合作的邊界與平衡,在應對全球性挑戰等方面開展合作。
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最近發布報告表示,美國國內有關要求美中全面脫鈎和停止接觸的言論,不利於美中雙邊關係發展——這一關係有助於美國的繁榮和技術進步,“美中應建立互惠而非排斥的新經濟關係”。
美國專欄作家、知名國際關係評論員法裡德·扎卡裡亞近日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發展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及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中國不是當前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而是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美方不應該誇大中國挑戰,發出“不必要的反華言論”,更不應該以對抗方式處理美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