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近零碳(near-zero carbon)
指通過一系列有效的碳減排措施和碳吸收手段,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基本平衡。它與完全消除碳排放的“零碳”目標不同,並不要求將二氧化碳排放完全歸零,而是在保障生產和生活質量的同時,通過高效的減排技術、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強碳捕集與封存等,最大限度地減少碳排放。要實現近零碳,必須採取一系列跨領域措施,包括能源轉型、交通優化、建築節能、資源循環利用等,同時推動減污與減碳的協同效應。2024年,中國在推動“雙碳”目標方面有了顯著進展,多個城市啟動了近零碳建設試點項目,取得了積極成效。例如:在近零碳園區的建設中,採用了分布式能源系統、低碳工藝、碳信用等措施,使園區的碳排放與碳吸收達到動態平衡;近零碳工廠通過自主減排和外部減排項目或碳信用抵消,實現生產和服務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接近於零。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推動,近零碳將有望成為全球發展的新常態,並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9. 實景三維(3D real scene, ReS3D)
指真實、立體、時序化地反映和表達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作為新型基礎測繪的標準化產品,它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部門信息化提供統一的時空基底,為實現在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里的生活規劃、生產調度和政府決策提供支撐。實景三維中國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納入整體布局規劃並全面實施。202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與時空信息賦能應用”。實景三維通過“人機兼容、物聯感知、泛在服務”,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在時空上的精準科學匹配,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它將在支撐自然資源管理、賦能政府決策、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服務百姓美好生活、服務數字文化建設、支撐數字生態文明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