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及世界現代化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共建“一帶一路”是改革開放後中國提出的第一個全球性、大規模、全方位國際合作倡議。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但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久久為功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不僅助力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也為國際經濟合作持續注入動力。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動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利於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之間的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近年來,中國不斷放寬外資准入,2024年版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實踐平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有助於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充分展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知行合一。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在1936年出版的《絲綢之路》中寫道:“中國政府如能使絲綢之路重新復甦,並使用現代交通手段,必將對人類有所貢獻,同時也為自己樹起一座豐碑。”今天,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改變全球經濟地理,也在改變全球文明地理,不斷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需要統籌“硬聯通”“軟聯通”和“心聯通”。2024年12月27日,中吉烏鐵路項目舉行啟動儀式,項目已由設想付諸實施。就像中老鐵路使老撾由“陸鎖國”變成“陸聯國”,中吉烏鐵路項目也將助力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突破地理條件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限制。在推進“軟聯通”“心聯通”方面,以中國與東盟為例,2023年雙向留學人數超過17.5萬人;2024年1至8月,中國公民前往東盟國家人員1620.5萬人次,東盟國家人員入境中國內地969萬人次。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人文交流日趨緊密,不斷增進雙方相互理解與信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