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數量增長的背後,是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各類企業競相發展的景象。隨著一系列高價值創新成果的不斷湧現,也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立足小小“土特產”,做出特色“大文章”——
地理標誌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也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同時在推動外貿發展、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
202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指導湖南桑植、廣西融安等20個重點地區高標準推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示範區建設。此外還印發《地理標誌保護工程實施方案》,遴選確定44個地理標誌列入首批實施名單。為大眾熟知的昌平草莓、宣威火腿、遷西板栗、蘇尼特羊肉、東寧黑木耳、雲錦、黃山毛峰茶、磁灶陶瓷、柴達木枸杞、石屏豆腐等都“榜上有名”。
以地理標誌保護工程為契機,持續推動質量特色較優、工作基礎較好和產業規模較大的多類地理標誌的保護和發展,讓廣袤中華大地上的“土特產”有了閃亮的“名片”。
截至2024年底,我國累計認定地理標誌產品2544個,地理標誌產品直接產值超過9600億元,連續多年穩定增長。
海外申請更加活躍,知識產權更具“國際範兒”——
知識產權是國家發展戰略性資源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當下,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受到世界矚目。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剛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專利合作條約》(PCT)時,在該框架下年度國際專利申請量僅約100件,2023年這個數字為7萬件左右,連續5年位列全球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