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7日電/過去一年,無論是在俄烏戰場還是中東地區衝突中,無人作戰力量在軍事行動中的參與度日益提高,其作戰效能倍增器的作用不斷凸顯。
2025年,世界多國持續加快無人裝備研發部署,加緊組建專業化、規模化的無人作戰部隊,軍隊編制體制和力量體系結構將因此發生重要變化,有人/無人協同作戰成為無人作戰力量運用的重要方式。
無人系統性能不斷升級
“近年來,無人系統性能不斷升級,加速推動作戰形態、作戰方式變革。”在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趙先剛副教授看來,無人作戰平台呈現多樣化、智能化發展趨勢。
在2024年舉辦的多個國際防務展上,大型無人機、無人水面艇、無人潛航器備受關注。“高速度、大載荷、長續航,使大型無人作戰平台綜合戰鬥性能更強。”趙先剛介紹,除發展大型無人機外,美軍正在測試的“霸主”無人艦排水量近2000噸,續航時間長,還可裝備MK41垂直發射系統和先進電子戰裝備。
“大型無人作戰平台成本高昂、操控複雜,戰場運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從近期地區衝突看,小型無人裝備適用性更廣。”趙先剛舉例說,2024年,土耳其宣布配備穿甲彈頭的新型“卡古”巡飛彈試驗成功;美國陸軍大量採購並裝備“彈簧刀”巡飛彈;在加沙地帶的巷戰中,以色列軍隊使用“長釘螢火蟲”巡飛彈取得顯著作戰效果。
趙先剛表示,以小型無人機、巡飛彈等為代表的小型無人系統,成本低、攜帶方便、使用靈活,未來可能會像步槍、手雷等裝備一樣成為步兵標配,實現班組化、單兵化常態運用,從根本上改變攻防作戰樣式。
“運用人工智能提升自主作戰能力,將成為未來無人作戰平台的發展方向。”趙先剛介紹,嵌入智能模塊或智能體的無人作戰平台,能夠自主機動進入戰場,並根據戰場態勢變化完成偵察、判斷、決策和打擊,實現“發現即打擊”的殺傷鏈快速閉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