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1日電/從燃起文明星火的史前文化,到熠熠生輝的金屬之路;從楚文化北上問鼎中原,到明清時期的“湖廣熟天下足”……荊楚大地自古以來抒寫著燦爛歷史長河中的恢弘篇章。
據新華社報導,過去一年,湖北中青年考古工作者持續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深入探尋楚地人類社會的點滴遺存。在近日揭曉的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發現”中,荊州楚紀南故城、荊州龍鳳莊遺址、襄陽菜越墓地等“上榜”,諸多新發現又將人們的視野帶回到荊襄古道上南來北往、風卷白沙的盛景。
“高堂邃宇,檻層軒些。層台累榭,臨高山些……”屈原筆下關於楚國宮殿美輪美奐的描述常常令人遐想萬千。楚人築高台、著奇服,自由浪漫。楚國最強盛時期的都城遺址——荊州楚紀南故城的宮殿究竟有多大、如何布局?這些問題時常縈繞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楚文化研究所所長聞磊的心頭。
扎根楚紀南故城12年,聞磊在前輩們豐碩考古成果的基礎上,致力於進一步釐清城內布局和功能分區,探尋東周時期長江中游的人地關係。
行走在楚紀南故城宮城區最新發現的“環形界溝”,呈南北向長方形的水溝清晰可辨。長方形圍合面積約27萬平方米,每側各有兩處缺口與宮門相對。
聞磊介紹,宮城區分隔為宮殿區和護衛區,位於宮殿區東南部的一群三組台基呈“品”字形分布,南北向排列,通過連廊兩兩相通,推斷這一群台基的性質或為朝堂,是楚王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同時,東北群是寢宮,東南群是朝堂,符合《考工記·匠人》所載“前朝後寢”的總格局。
“這種帶有環形界溝的宮城布局一方面體現了南方‘水城’的因素,另一方面則體現了楚人對周禮的改革與創新。”聞磊說,新的發現有利於在更宏觀的視野上去考察楚都、楚城的布局結構和相關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