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關注:20年崛起的摩登之都—阿斯塔納
http://www.CRNTT.com   2017-07-05 14:53:23


阿斯塔納機場外景(中評社 蘭忠偉攝)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街景(中評社 蘭忠偉攝)
凱旋門(中評社 蘭忠偉攝)
阿斯塔納城市歷史只有20年,道路兩側林立著嶄新的樓房(中評社 蘭忠偉攝)
阿斯塔納城市歷史只有20年,道路兩側林立著嶄新的樓房(中評社 蘭忠偉攝)
檢察院(中評社 蘭忠偉攝)
當地居民在河水中游玩嬉戲,城市氛圍祥和(中評社 蘭忠偉攝)
歐式風格建築(中評社 蘭忠偉攝)
公園(中評社 蘭忠偉攝)
居民區(中評社 蘭忠偉攝)
商場(中評社 蘭忠偉攝)
阿斯塔納街景(中評社 蘭忠偉攝)
阿斯塔納街道,市民搭乘公交車出行(中評社 蘭忠偉攝)
伊希姆河,將阿斯塔納分隔成左右兩個城區(中評社 蘭忠偉攝)
當地時間22點,天空依舊明亮(中評社 蘭忠偉攝)
現代感十足的摩登城市(中評社 蘭忠偉攝)
現代感十足的摩登城市(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阿斯塔纳7月5日電(記者 蘭忠偉)由香港新聞聯主辦的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中亞)採訪團4日晚抵達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向導告訴記者,阿斯塔納只有20年的發展歷史,因此整座城市林立著的都是嶄新的樓房,巨大又摩登的建築物隨處可見,極具活力與現代化。
 
  阿斯塔納原名為阿克莫拉,位於哈薩克斯坦廣闊的中北部,人口約 80 萬,是哈薩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更是哈薩克斯坦工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

  阿斯塔納地處哈薩克斯坦中部半荒漠的平原間,冬有嚴寒,夏有酷暑,是全球第二冷的首都,僅次於蒙古的烏蘭巴托。伊希姆河穿城而過,給整座城市帶來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寬敞的景觀。

  十九世紀中上葉,一只由俄羅斯出發的軍隊在伊希姆河河岸建立了一座城堡,之後就變成了阿克莫林斯克。1997年,哈薩克斯坦將首都自阿拉木圖搬遷至阿克莫拉,並將新首都改名為“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語中意為“首都”)。
 
  阿斯塔納人民主要的食物類型是面食、乳製品和肉食,特別是到了冬天,要宰牛、宰馬、宰羊,還要製作馬腸、香腸等。面食有饢、包爾沙克(油炸面疙瘩)、別斯巴爾馬克(肉菜拌面片)、抓飯等等。
 
  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中亞)採訪團此次以“一帶一路”為主題,充分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戰略地位和在海上絲綢中的特殊作用,利用香港對海外輻射作用和資源優勢,組織香港新聞界分批分期,對海上和陸路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和國家進行考察採訪,通過與沿線國家包括華人社區互動,採訪當地相關知名企業,特別是官方與民間港資和中資企業,讓更多的港人和海內外華人了解“一帶一路”的內涵和發展機遇,增進對所在地區和國家歷史文化的了解。

  香港新聞界“一帶一路”(中亞)採訪團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與香港報業公會主辦,中國農業銀行冠名,北京華信國際能源有限公司,凱順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新聞聯主席、香港大文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任團長,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羅江任顧問,香港新聞聯會長張國良任名譽團長,中國農業銀行企業文化部總經理趙文生任名譽顧問,凱順能源主席陳立基、北京華信國際能源集團董事陳揚為顧問,副團長有香港新聞聯執行主席劉偉忠、秘書長吳建芳,秘書長由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尹樹廣擔任,參與媒體包括新聞聯常務理事、理事和香港媒體高層:紫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勇、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副總編輯胡創偉、亞洲周刊副總編輯江迅、鏡報副社長徐世和、香港商報副總編輯羅興輝、及香港明報、信報、星島日報、南華早報、大公報、文匯報、中評社、鳳凰衛視、香港衛視、經濟導報等共30多人。

  中評社派出記者參與此次活動,全程報道“一帶一路”沿線情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