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殲20戰鬥機進入跑道准備起飛。 |
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環球網綜合報道,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9月號(提前出版)報道,“拉達”級潛艇(某些技術)、蘇-35戰機、S-400防空導彈等尖端武器獲得出口中國許可權,並非像外界想象的那麼簡單。是俄軍事工業利益集團之間、國防部、甚至國家安全委員會過去5年來深思熟慮的最終妥協產物。
俄做夢沒想到中國人“克隆能力”如此強
2005年開始,隨著蘇-27SK戰機許可生產合同的實際中斷,中國出現了大量的“克隆”俄式裝備,包括殲-11、15、16系列戰鬥機,海軍的各種雷達、火炮,令俄軍事工業界和媒體倍感驚訝。2009年開始,俄各級官方層次投入了大量資金對中國“克隆”俄武器的現狀、未來展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些研究所成立了專門的課題小組,接受國防工業界的委托,撰寫相關報告。這一時期,中俄軍事合作基本上限於僅僅出售若干發動機的低谷,俄不再敢向中國出口高技術武器。
文章稱,最令人驚訝的是,俄做夢都沒有想到,中國人會如此快速地“克隆”出殲-11B、殲-15、殲-16那樣的高性能戰鬥機。
俄方對售華武器存在四派勢力
這一時期,關於對華軍售,存在相當激烈的爭論。文章將其分成了四種觀點:
不來往派認為,長遠而言,這些“克隆武器”遲早衝擊俄羅斯對外武器出口市場。俄國防部多數官員站在這種立場上,同時認為過分強大的中國軍事機器,遲早給俄遠東安全帶來隱患。
有限來往派認為,現有的合同還是需要履行的,尤其是發動機出口,中國依然是龐大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