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員編入戰鬥班排,既便於保障,又能提高單兵戰鬥力,可謂一舉兩得。”說到這裡王雲山話鋒一轉:“當然,在部隊野外駐訓或集團行軍時,還是營連集中保障更好,畢竟制式野戰炊事裝備功能多、效率高。我們這次是徒步行軍,課目是山林作戰,炊事車開不進來,只能因地制宜搞保障。”
該團一位領導告訴筆者:這次拉練他們不僅沒帶鍋灶,而且按實戰標準對其他物資也進行了精簡,官兵輕裝上陣,打了不少漂亮仗。
讀稿短評走向戰場,有多少習慣應當改變
張琳這篇新聞,說的是一件小事,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基層部隊為了“能打仗、打勝仗”,正在不用揚鞭自奮蹄,主動加快走向戰場、貼近實戰的步伐。 適應平時,不適應戰時;適應營區,不適應野外;適應四平八穩,不適應突發應急……不少部隊官兵長期以來養成的“和平習慣”可謂多多。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面貌全新的,必須從點點滴滴入手,從日複一日做起,在頭腦深處真正樹立願意改、必須改的決心和恒心。有時,甚至要逼一下,把官兵置於不改變就無法打仗、不改變就無法生存的境地,如此才能令官兵幡然醒悟,革弊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