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炮部隊裝備的新型彈道導彈。 |
由此觀之,中國擁有反艦彈道導彈能力,將可能在西太平洋造成顛覆遊戲規則的後果。
中國國防大學研究人員撰寫的2006年版《戰役學》提到,運用反艦彈道導彈實施火力突擊或導彈火力騷擾攻擊敵人依賴的海基機動重要目標,可能被用來“執行海上封鎖”和“捕捉局部戰役海上優勢”。由於航母不可能實施加固,因此,若航母堅持在反艦彈道導彈射程內作戰,可能比在西太平洋固定的空軍基地更加脆弱。換言之,如能迫使航母在反艦彈道導彈範圍外運動,其搭載的戰機將被迫在更遠的距離外起飛,作戰效益將大幅降低。
反艦彈道導彈能阻止美軍航母介入西太平洋衝突,故其目標在本質上是政治性的。美國必定要籌劃有效的應對措施,抵消這種導彈在政治與作戰效果上產生的重大影響,否則中國一旦成功部署反艦彈道導彈,將會降低台灣甚至日本對美國“保護傘”的信心。
對反艦彈道導彈的擔憂,在五角大樓決定削減海軍DDG1000驅逐艦建造計劃上發揮了重大影響。2008年7月31日,美國海軍在國會聽證會主動提出,將原來7艘DDG1000驅逐艦的建造計劃削減,只保留目前開工的兩艘,轉為採購更多的DDG51“宙斯盾”驅逐艦,以應對新出現的導彈威脅。中國新型反艦彈道導彈被認為足以攻破DDG1000的防護網,故美軍必須將反導能力不足的該艦停止建造,繼續建造具有強大反導能力的“宙斯盾”艦。
不過在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一直注意避免重蹈蘇聯的覆轍。蘇聯因對軍事工業投入過多的資源,最後導致國家解體。為阻撓美國航母介入台海衝突,是耗費龐大資源建造包括航母在內的“反介入”部隊?還是改弦易轍採用“非對稱”武器——反艦彈道導彈?前者屬於正規的、傳統的海軍發展模式,是中國海軍乃至民眾所廣泛支持的;後者則屬於理智的務實派。兩者孰勝孰敗,尚難了解內情。甚至,中國海軍內部或許也未形成統一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