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中國與歐盟的聯手,將會逐步主導全球主要規則和標準的重建與改進,能突破美國的主導框架,有利於在公正合理的軌道上正確處理中美關係,朝著符合相對實力變動要求的方向改進全球治理格局。
上海證券報刊登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袁東的評論文章稱,無論從哪方面看,美國都是中國對外經濟政治外交的最主要戰略對象。然而,僅僅將焦點聚集于雙邊關係的處理,並不能有效地改進全球治理格局,甚至也不能相對有效地維護、鞏固和不斷改善兩者之間的利益互補關係。美國是迄今全球治理規則的主導者。伴隨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增強,以及貿易網絡的擴展與深入,無論是中國自身還是世界,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需求都在隨之加大。這構成了中美之間既相互需要也相互對立的複雜關係。
文章說,正因為複雜而非單純,對中國而言,處理這一雙邊關係時,在戰略原則上,就不能只從雙邊範圍內考慮問題。由“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發展到“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是在從經濟到外交、軍事等全方位推進合作的重要體現,但僅靠這一雙邊機制,並不能確保適時有效突破美國對全球主要規則標準的主導格局。要想實現中國的戰略利益,又能保障基本的全球和平勢態,還需在堅定鞏固“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的同時,增強與其他重要國家以及區域共同體的經濟外交戰略聯合。
二戰以來,美國通過聯合國框架範圍內的多邊機構,掌控了全球主要的經濟、貿易、金融、政治等諸多方面規則與標準的制定、修改和實施,又通過北約和散佈各地的軍事基地,主導著全球軍事力量。這一格局是由美國的經濟實力與地位所保障的。中國保持增長與發展的戰略需要,也要求必須突破美國主導的全球格局。眼下,美國在加強其傳統對外聯盟的同時,正在試圖推進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TP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係(TTIP),以及在南亞、中亞、東南亞、非洲的一些舉動,都體現了美國施壓中國的意圖。
文章表示,中國在繼續鞏固傳統國際合作伙伴關係的同時,重點推進了諸如“東盟10+3”、“東盟10+1”、“中日韓”、“上海合作組織”、“中歐峰會”、“全磚國家峰會”、“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中印財金對話”、“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以及陸續同一些經濟體簽署的自貿協定,尤其最近公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打造新的“海上絲綢之路”,都是建立並不斷加強中國同主要經濟體與區域共同體雙邊戰略合作的努力。這些努力,有利於平等而正確地推進中美雙邊關係的處理,又有利於中國在處理其他雙邊及多邊關係上掌握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