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營地處燕山腹地,雖直線距離與首都北京並不遙遠,卻有難以想像的艱苦。夏天雨大山體容易滑坡,雪天封山車輛無法出行,再加上交通極為不便,到最近的區縣也要將近2個小時路程,戰士出趟門很不容易。有的戰士新訓時還在京郊,下了連卻要駐扎在這“草都不長”的地方,難免心生抱怨,信念曾有動搖。
然而部隊肩負的使命責任卻不容絲毫鬆懈。營黨委深深感到,要培養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忠誠部隊,首先必須築牢官兵“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勁。
一劑開展“苦樂觀”教育的“良方”隨即開出。
——採取談心、座談、徵求意見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官兵對“苦與樂”的認識,切實摸清官兵在進行“苦樂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現實思想反映。
——設定“苦與樂、苦與發展、苦與磨練、苦與成功”四個主題,採用“專題教育+點滴灌輸”的模式,滲入到年度教育計劃的方方面面。
——圍繞“艱苦條件下我該怎麼幹”、“為了全營發展我該怎麼幹”、“珍惜軍旅歲月我該怎麼幹”等主題,在全營範圍內開展“我心中的‘英雄營’式導彈營”大討論,激發官兵以苦為樂、與苦相搏、為黨苦幹。
——通過講戰鬥故事、讀戰鬥書籍、看戰鬥影片、唱戰鬥歌曲等活動,結合軍事訓練和執行急難險重任務等時機,激勵官兵拼搏進取,深刻體會苦與樂的辯證關係,學會“享受”苦中之樂。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過硬的水手,安逸的環境練不出能打勝仗的精兵”、“山高更添凌雲志,寂寞不改報國心”……一句句充滿哲理的格言,寫進戰士的日記,融入戰士的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