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近年來出口額下滑的幾種俄產武器系統未來有望加大對中國的供應量。目前俄中在磋商或履行如下幾個合同:
1.向中國出售24架蘇-35殲擊機。
兩國去年簽署了意向備忘錄,現正在商討合同細節。合同預計在今年底或明年初簽署。出售戰機不會附帶技術轉讓。儘管供應量不大,但蘇-35的一系列優越性能,尤其是強大的新型無線電電子系統,能極大地增強中國應對釣魚島和台灣等熱點地區危機的能力。
2.出售S-400防空導彈系統。
兩國正就這一問題繼續進行談判。具體的供貨期限尚不清楚,此前曾有傳言稱,時間將視俄軍工企業完成本國空軍訂單的情況而定。中國對射程約為400公里的重型導彈感興趣。部署在中國內地的S-400能把台灣和釣魚島都覆蓋在射程之內。
3.出售34架伊爾-76MD-90A重型軍用運輸機。
中國打造的運-20運輸機距實現量產還需加一把勁。中國致力於加緊提高戰略軍事運輸力量。一些中國專家認為,本國空軍目前還需要100架重型運輸機。
4.向中國出售和授權在中國組裝677型常規動力潛艇。
雙方已簽署相關諒解備忘錄,正草擬合同。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對新型潛艇的興趣與中日關係惡化有關,北京需要能對抗強大而高效的日本反導系統的艦船。
上述任何一個合同的最終落實都將是俄中軍事技術合作的一次新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