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航天新聞》雜誌總編、航天科學院院士伊戈爾·馬里寧認為,中俄可以在以下有前景的方向進行合作。
他說:“可以對從科技衛星發回的信息進行共同研究;將中國‘北斗’和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相結合也是有益的,增加它們的功能可以為兩國提供更多優勢;此外,可以對地球進行遠程探測,在這方面,俄羅斯將有很好的投資,最近幾年,將發射10顆新式研究地球的衛星,而中國在這方面也有著很好的研究成果;在載人航天領域,估計不會有什麼合作。中方有自己相當多的航天飛船,不必像沒有載人飛船的歐洲人和日本人那樣,要搭乘俄羅斯的飛船飛行。”
中國在21世紀第一次登月也引發諸多評論,有人認為中國要在月球上設立軍事基地。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拉基米爾·耶夫謝耶夫認為,這是新年前放出的“訛傳”,但不管怎樣,航天領域的突破總是帶有“雙重特質”。
耶夫謝耶夫說:“我不相信,從事航天研究僅僅是為了和平目的。但也不必考慮,是否可以在月球上安放武器、如何與衛星進行抗爭。我認為,中國在航天成就中也有著另外一種維度。而且,中方比以前更有能力和美國在太空中進行對抗。或者說,也許為此正進行著真正的準備。中國知道,如果使美國軍隊失去來自太空的支持,那麼美國將失去其主要的優勢。也就是說,可以中斷其通訊管道和制導系統。中方也正在為此進行著準備,也許,中國將研製成那種可以將美國優勢歸零的系統。”
中國在2013年共向軌道發射了20個航天器。據弗拉基米爾·耶夫謝耶夫介紹,其中的大多數衛星都具有軍民兩用性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