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9日電/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月7日發表題為《“新型”美中關係前途未蔔》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州立波特蘭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梅爾·格托夫。文章指出,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6月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主張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帶來關於中美關係前途的重要疑問。
文章稱,表面上,兩位領導人似乎意見一致。9月份二十國集團在聖彼得堡舉行會議時,奧巴馬談及習近平提出的新模式時說:“我們一致同意在實際合作、建設性對待兩國分歧的基礎上繼續構建一種全新的大國關係模式。”但他同時強調中美之間仍有“重大分歧和緊張氣氛源頭”。
文章認為,奧巴馬在理論上贊同建立“新型”關係,但似乎希望先看到實際結果再真正接受。儘管中美兩國間交往頻繁、相互依賴,儘管大多數中國和美國分析人士都相信兩國關係至關重要,但新型關係仍遙不可及,根本原因在於互不信任。而在不信任情緒背後隱藏著兩國不同的自我認知和國際地位所造成的全球視角巨大差異。
文章稱,中國認為它已經成為一個大國,希望得到相應的對待。它不想要“兩國集團”(G2)——與美國共同管理世界事務。但中國人的確要求磋商與協作,也就是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所說的“兩國協調”(C2)。
文章指出,“兩國協調”至少有五個障礙。
一是彼此對國際責任不同的看法。2005年,時任小布什政府副國務卿的羅伯特·佐利克建議中國成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中國領導人和外交政策專家則喜歡稱中國為負責任的大國。他們表示,中國的和平發展政策將打破崛起中國家向主導力量爭奪最高地位的模式。他們質問,美國單方面干預中東和中亞局勢、在與朝鮮(最近還與伊朗)的談判中態度強硬、未能管理好本國的金融,它能談什麼全球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