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據解放軍報發表文章稱,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一場戰鬥中,解放軍一名排長在全排戰友全部犧牲、自己雙目失明情況下,仍抓起槍向有槍聲的地方衝去。了解到這段歷史的一名外國學者感嘆道,這名中國軍人的舉動,讓他由衷敬佩、終生難忘。
戰鬥英雄丁曉兵在入伍滿一年那天,在陣地上生擒了一名俘虜。撤退時,右臂被炸得只連著一點皮肉。為行動方便,他割下斷臂,和戰友們扛著俘虜,冒著敵人的炮火翻山越嶺近4個小時撤回來,身後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血路。
這就是我們那代軍人,我們伴著邊境戰爭的硝煙入伍,在戰鬥的硝煙中成長,戰場上被鮮血染紅的土壤,都見證著我們的血性。
如今的戰士,多是1995年後出生的獨生子女。有人說,他們是吃著薯片、看著大片、玩著芯片長大的。長期的和平環境,使他們缺乏危機意識,缺少吃苦耐勞的品質。他們初入軍營時,一些人不被看好。
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當大項任務來臨時,當戰鬥命令下達後,我們的戰士依然能夠站得出、頂得上。在演習中能以任務為重,輕傷不下火線;在戰鬥中能以勝利為先,絕對不言放棄。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軍隊從來不缺硬骨頭,中國軍人向來不乏真血性,30多年的和平歲月,沒有磨損人民軍隊的戰鬥精神。血性,始終流淌在中國軍人的血脈中。
強大的戰鬥精神源於日常的點滴培養。實踐證明,年輕一代的軍人有著極強的可塑性,在強軍目標引領下,充分發揮典型模範帶動作用,積極利用演習演練等時機,培養官兵敢於刺刀見紅的戰鬥精神,砥礪官兵勇於流血犧牲的戰鬥意志,我們的年輕官兵也能脫掉稚氣、養成虎氣,成為敢打敢拼敢亮劍、能打能戰能勝利的鋼鐵戰士。(作者:張書國 少將 系陸軍第39集團軍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