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中日第三次戰爭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近日發表文章認為,對中日關係的現狀和未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綜合起來有三種。
首先,一些人對目前的緊張局面不以為然,認為雙方都在玩政治,玩民族主義。一些國際評論家就認為,中日兩國政治人物都是為了內部政治的需要,在操作各自的民族主義情緒。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不想發生戰爭,等到國內問題穩定了,兩國的關係也自然會好轉。不過,這種看法過於簡單。況且,今天中日兩邊的民族主義都是真實的,並不僅僅是政治人物操作的結果。
其次,也有一些人認為中日兩國經濟已經高度互相依賴,兩國之間的戰爭難以想象,因為戰爭會給兩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種觀點顯然過於經濟理性。經濟上的高度互相依賴是對戰爭的一種制約因素,但經濟因素從來就沒有阻止過戰爭的發生。戰爭的發生往往非經濟因素所致。
第三種觀點和前兩種相反,也就是已經在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必戰論”。無論中國還是日本,雙方都存在“主戰派”,其觀點很簡單:“既然這樣,那就打一仗吧!”到目前為止,無論在中國還是在日本,主戰派還沒有跑到台面上來,但如果情勢這樣升級下去,主戰派也可能成為主流。國際社會開始盛行的“中日必戰”悲觀論調也會強化主戰派的觀點。
要維持和平與避免戰爭,鄭永年認為,這三種觀點都是必須加以超越的。人們既不能忽視甚至漠視中日之間日益惡化的關係,更不能簡單地接受“中日必戰”的悲觀邏輯,而是應當更多地思考如何避免戰爭。戰爭的代價無法計算,不僅僅是人的生命、經濟、社會的代價,而且也會是永恒的痛苦記憶。釣魚島問題本身就是上一場中日戰爭的遺產。況且,現在社會更面臨著核戰爭的威脅,一旦發動戰爭將是毀滅性的。
一場准冷戰或許可以使雙方冷靜下來。更為重要的是,和日本的准冷戰也會有助於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存在一個外在的“敵人”對中國軍隊並不是一件壞事情。所有強國必須具有“假想敵”。沒有“敵人”,就不會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不會有國家的強大。等中國軍隊真的強大了,能打勝仗了,日本或者任何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威脅也就自然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