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又經過半年時間苦苦攻關,導彈發射訓練等效裝置也提前問世。
導彈發射陣地和導彈技術陣地的訓練難題得以解決,從作戰指揮、系統測試、發射訓練,全部與實戰對接,能夠全流程、全要素、全程序代替實彈操作訓練。
第二炮兵機關專門為此召開一次評審會,來自科研院所的專家十分驚訝:該成果使第二炮兵訓練手段發生了新的飛躍,訓練效益成倍增長。
幹技術員的活,想司令員的事
偌大的會議室裡,10多位將軍和專家教授的目光聚焦在大屏幕上,凝神靜氣地期盼著某新型導彈又一項“新戰標”的誕生。
“太好了!太好了!”一位將軍抬了抬手臂,看了看表興奮不已:“這正是我們多年孜孜以求的啊!”
演練結果顯示,該型導彈武器全部平台連續測試時間縮短了近一半,單發導彈測試時間縮短了60%。在場所有人贊嘆折服的同時,都把敬佩目光投向了這一科研項目的牽頭人陳學東。
導彈平台系統好比導彈的心臟,給平台系統測試程序進行優化,這一難度可想而知。但這恰恰是第二炮兵首長機關多年求解的一大“瓶頸”。
反應快一分,劍刃利十倍。在科研院所攻關屢屢“碰壁”的情況下,陳學東主動提出開展導彈平台系統單發測試、連續測試程序優化的想法。
程序優化需要總體分析論證、全面熟悉導彈技術和戰標等,這對於陳學東來說,相當於一次冒險的“跨界”。
|